異常情況 |
判定依據 |
工序段 |
異,F象(或原因) |
處理流程 |
處理方法(注意事項) |
備注 |
滅蠅燈、粘鼠板、捕鼠器 |
《蟲控管理規范》 |
整個廠區 |
1、滅蠅燈、粘鼠板失效:積灰、積蟲等影響粘性;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,能現場糾正的進行現場糾正,反之要求后續改進。 |
1、若潔凈區發現活蟲,反饋區域責任人并停止生產,并保護現場,以追查活蟲來源并清理。 |
/ |
2、缺失、破損; |
||||||
3、滅蠅燈不工作。 |
||||||
門窗管理 |
1、不使用時應保持關閉狀態; |
|||||
2、窗戶開啟時應關閉紗窗; |
||||||
風幕機 |
1、風幕機應保持開啟狀態; |
|||||
2、軟簾應完整,自然懸掛時能封閉出口。 |
||||||
未按要求洗手消毒 |
《員工衛生管理規范》 |
整個生產區域 |
1、培訓不到位。 |
1、現場立刻糾正。 |
1、口罩佩戴規范:上包至鼻梁,下包住下巴。 |
/ |
2、員工意識薄弱。 |
||||||
不符合著裝規范:衣服、手套、口罩、內帽等臟、破、竄、佩戴不齊全等。 |
3、勞保用品未及時補充。 |
|||||
4、口罩、內帽佩戴不規范;頭發、口、鼻部位外露。 |
||||||
過渡服(鞋)和潔凈服(鞋) |
1、竄放、竄區域使用; |
1、現場立刻糾正。 |
||||
2、未按規定清潔消毒。 |
||||||
更衣室風淋 |
每次最多進入2人,風淋時間不少于15S |
1、未開啟或未按規定人數通過; |
||||
2、風淋時間<15s。 |
||||||
車間環境衛生不符合生產要求 |
《生產區域環境要求及監控方案》(BYM/Z062301) |
1、潔凈區發現刺激性異味 |
1、反饋生產主任,查找異味來源。 |
|||
2、粉塵積灰、積水、滴油、漏氣 |
1、立即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及時維修并清理,保持生產環境潔凈。 |
|||||
3、地面破損、墻體開裂。 |
||||||
4、不符合GMP要求。 |
||||||
5、工作區照度。 |
||||||
洗消設施、設備異常 |
OPRP |
整個生產區域 |
1、洗手液、消毒液配備不齊全。 |
1、及時反饋區域責任人,并跟進處理結果。 |
1、濃度和氣味異常時,需檢查消毒設施內的酒精狀況。 |
/ |
2、設備不能正常使用。 |
||||||
3、酒精不符合要求:濃度不合格、測漏酒精臟污、變酸等。 |
||||||
4、停水。 |
||||||
紫外燈 |
HACCP計劃 |
1、燈管不正常工作或超有效期。 |
反饋區域責任人維護或更換,并跟進結果。 |
/ |
/ |
|
2、傳遞窗殺菌時間不足 |
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規范操作。 |
|||||
3、隧道殺菌時間不足 |
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調整設備運行參數。 |
|||||
潔凈區壓差 |
《生產區域環境要求及監控方案》 |
空調機房、清潔作業區 |
1、內包壓差偏高(與平常數據對比,是否明顯增高) |
1、明顯增高的情況需要及時與生產、設備溝通了解增高的原因。 |
1、短時間內無法調整正常時(壓差偏高、濕度偏低情況除外),清空后停產。 |
/ |
2、內包壓差不符合要求 |
1、異常反饋生產,要求調整;若低至負壓,清空設備,暫停生產。 |
|||||
潔凈區溫濕度 |
1、內包溫濕度偏高 |
1、T≥26℃或RH%≥55%時,停止投料與充填。 |
||||
2、內包溫濕度偏低 |
1、反饋生產,要求通知高配調整。盡量調整到適當的溫濕度。 |
|||||
臭氧殺菌 |
1、殺菌臭氧濃度,時間不符合要求 |
1、反饋生產,要求通知高配調整。 |
1、潔凈區消毒濃度≥10ppm,時間不少于2小時。 |
/ |
||
初中高效濾網管理 |
1、濾網臟污、破損、松動、過期等 |
1、反饋生產,要求立即檢修或更換。 |
/ |
|||
氮氣 |
OPRP |
空壓機房、清潔作業區 |
1、制氮機運行異常(濾芯損壞,活性炭泄漏等)。 |
1、停止生產,反饋主任,檢修設備,確認氮氣合格后恢復生產。 |
1、異常留樣。 |
/ |
2、管路泄漏。 |
||||||
3、異味、臟污(含水含油含黑色顆粒等) |
||||||
|
1、停止生產,反饋主任,檢修設備,確認氮氣合格后恢復生產。(氮氣純度99.99%) |
1、合格放行。 |
/ |
|||
壓縮空氣 |
1、空壓機運行異常。 |
1、停止生產,反饋主任,檢修設備,確認壓縮空氣合格后恢復生產。 |
1、留樣。 |
/ |
||
2、管路泄漏。 |
||||||
1、異味、臟污(含水含油含黑色顆粒等) |
||||||
2、壓力不足 |
||||||
施工時生產 |
施工時需要防護 |
整個生產區域 |
施工與生產同時進行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進行風險評估。 |
/ |
/ |
異味 |
《原料標準》 |
脫包區 |
發現10包以內 |
1、異常原料挑選使用。 |
|
/ |
發現10包(含)以上 |
1、涉及異常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投料區、混料區 |
投料時(前)發現 |
1、檢查原料,再次發現則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
投料后發現 |
1、暫停生產,追查該批原料去向,檢查涉及區域,確定后道工序半成品及成品狀況,提交評審。 |
|||||
充填區 |
包裝時發現有異味,原料引起。 |
1、暫停生產,檢查原料,再次發現則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
配料區 |
發現10包以內 |
1、異常原料挑選使用。 |
||||
發現10包(含)以上 |
1、該批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色差、焦粒 |
脫包區 |
輕微(色差淺,焦粒<0.5mm,5顆<在10cm*10cm面積內<10顆,整個異常占比在5%以下) |
1、讓步放行。 |
|||
嚴重(色差深,甚至變色;焦粒>0.5mm,在10cm*10cm面積內≥10顆,整個異常占比在5%以上) |
1、第一次遇到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投料區、混料區 |
投料時(前)發現 |
參照脫包區執行。 |
||||
投料后發現 |
1、輕微讓步放行。 |
|||||
充填區 |
發現成品或下料斗中有色差、焦粒,原料引起時。 |
|||||
結塊、變質 |
脫包區 |
假性結塊 |
讓步使用,若篩網無法振碎則暫停用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
嚴重結塊及變質(粉發霉、變紅、發臭、性狀嚴重改變),不良率5%以下 |
異常原料挑選使用。 |
|||||
嚴重結塊及變質(粉發霉、變紅、發臭、性狀嚴重改變),不良率5%以上 |
1、第一次遇到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投料區、混料區 |
投料時(前)發現 |
參照脫包區執行。 |
||||
投料后發現 |
1、追蹤原料去向,涉及原料取樣提交評審。 |
|||||
異物 |
脫包區 |
(內容物)非惡性且非批量(偶發)的一般異物(如絨毛、黑點) |
異常原料挑選使用。使用過程中再觀察物料及篩網。 |
|||
(內容物)惡性異物(金屬異物、油污、膠帶、玻璃、木頭等),或出現批量性(一次使用過程中發現兩次以上或不良率10%以上) |
1、該批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包裝袋表面有異物 |
需處理后進入投料區,保證進入投料區的物料包裝表面干凈。 |
|||||
投料區 |
投料時(前)發現 |
參照脫包區執行。 |
||||
投料后發現 |
1、收集篩上異物。 |
|||||
充填區 |
發現成品或下料斗、下料口中有異物,原料引起時。 |
參照投料后發現執行。 |
||||
破包 |
脫包區 |
不良率5%以下 |
異常原料挑選使用。 |
|||
不良率5%以上 |
1、該批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更換批號使用。 |
|||||
標識異常 |
前處理 |
批號模糊、殘缺,標簽信息與實物不符。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,挑選出標識異常物料,提交評審。 |
|||
配料錯誤 |
生產配方 |
配小料 |
小料配制錯誤 |
1、未投入使用,提交技術評審。 |
1、要求生產檢查設定的參數和設備運行狀況并查明異常原因。 |
/ |
混合異常 |
混料倉內物料 |
混料時間不足 |
1、按配方要求重新混合。 |
|||
投料順序不符合配方要求 |
1、暫;炝、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未按技術配方量投料 |
1、暫;炝、投料量不足,則補足相應原料后按技術要求混合。 |
|||||
半成品和產品 |
混料時間不足 |
1、成品罐內物料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
投料順序不符合配方要求 |
1、確定范圍,成品罐內物料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未按技術配方量投料 |
1、確定范圍,成品罐內物料接出,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送料異常 |
原料罐 |
物料未相混 |
暫停生產,要求生產查明原因: |
|||
物料相混 |
1、暫停使用該原料罐,要求生產查明原因,異常信息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成品罐 |
物料未相混 |
暫停生產,要求生產查明原因: |
||||
物料相混 |
1、暫停使用該成品罐,要求生產查明原因,異常信息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清潔工器具混用 |
SOP |
前處理 |
吸塵器混用 |
1、規范管理、避免交叉污染。 |
1、相關物料要求及時處理,標識狀態并跟蹤復查。 |
/ |
清潔桶、清潔毛巾、消毒工具混用 |
||||||
篩網使用不規范 |
工藝要求 |
篩網目數不符合要求 |
1、暫停生產,立即反饋區域責任人查明原因,要求制定相應的預防糾正措施。 |
|||
余料管理 |
《余料管理規范》 |
超過允許使用期限 |
反饋區域負責人,報廢處理 |
|||
標識不明 |
反饋生產規范標識管理,避免誤用。 |
|||||
竄階段回投 |
1、暫停生產,涉嫌異常的半成品提交技術評審。 |
|||||
扣出粉未按要求使用 |
||||||
原料未按要求使用 |
《原輔料驗收規范》 |
前處理 |
原料超最長使用時間 |
1、未投入使用,原料暫停使用,提交技術評審。 |
1、涉及原料罐、及成品罐中物料需要馬上處理時,反饋上級領導。 |
/ |
需處理異常原料未按要求處理直接使用 |
1、未投入使用,反饋區域負責人按要求處理后再使用。 |
|||||
配料稱量 |
SOP |
前處理 |
稱量前未用標準砝碼校準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1、涉嫌異常的小料重新稱量確認,若超過配方允許偏差,要求重新配置小料,涉嫌異常的成品取樣加測。 |
/ |
復核 |
SOP |
前處理 |
配料、投料時未進行復核 |
|||
異物 |
OPRP |
投料區 |
除物料以外的異物存在被投料投入的風險 |
1、暫停生產,反饋區域負責人及上級領導,并協助生產排查范圍。 |
1、對應范圍物料接出后過高目數篩網查找或其它方式確認異物。 |
/ |
標識 |
SOP |
前處理 |
區域內的所有物料,未及時或未標識,標識不明,標識錯誤等,標識粘貼不牢固。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,無法確認時,不得使用。 |
/ |
/ |
帶粉罐 |
48小時原則 |
前處理 |
帶粉罐體停用超過48小時,未清潔、消毒直接使用。 |
1、投料前,要求重新進行清潔消毒,并檢查確認清洗消毒效果。 |
/ |
/ |
漏取樣品 |
《成品驗收檢驗規范》 |
前處理 |
漏取樣品 |
1、能補取的,現場補取。 |
1、巡檢過程中注意檢查。 |
/ |
橫置螺桿 |
OPRP |
前處理 |
磨損、刮擦產生異物 |
1、暫停生產并檢查確認磨損情況。 |
1、新螺桿及螺桿更換密封件后需空轉4+3+2確認,檢查不合格時按上一步驟繼續空轉。 |
1、未能及時糾偏的物料接出后熱封處理。 |
更換密封件 |
||||||
混料機 |
卸料門關閉正常,無泄漏 |
混料區 |
卸料門泄漏,物料相混 |
1、暫停生產,追蹤涉及物料并提交評審。 |
1、要求生產查明異常原因,排除異常后再恢復生產。 |
|
振動篩 |
完整、無破損 |
投料區 |
網面破損、篩絲缺失 |
1、暫停生產,要求生產查明異常時間段及涉嫌原料去向。 |
1、取下篩網,進行復原檢查,查看篩絲完整性。 |
|
臺秤 |
臺秤在校驗期內,在水平位,量程與稱樣量匹配 |
配料區 |
臺秤過校驗期未校驗 |
1、要求停止使用過期臺秤,反饋區域負責人,后續再跟蹤檢查。 |
1、涉嫌異常的小料重新稱量。 |
/ |
臺秤水平位傾斜 |
||||||
無校驗標識 |
||||||
臺秤精度、最小稱量值與添加物料重量不匹配 |
||||||
偏差大 |
||||||
殺菌隧道紫外燈 |
紫外燈完好 |
脫包 |
紫外燈破裂 |
1、立即停止隧道輸送,隧道內涉嫌存在破裂燈管危害的物料報廢處理。 |
1、原料接出后走50kg清洗粉,再將涉嫌異常的罐體重新清潔并確認衛生。 |
/ |
設備不完整 |
OPRP |
前處理 |
設備不完整,如少配件、螺絲等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調查缺失物品的去向,涉及異常范圍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提交評審。 |
1、關注金檢儀異常狀況。 |
X光機標樣每次連續過檢5次,需100%檢出;否則停機調整,距上一次測試正常的時間段過檢的產品需返工。 |
真空度 |
HACCP計劃 |
聽裝線 |
5(-kpa)以下 |
暫停生產,反饋生產調整,涉及成品返工處理。 |
|
/ |
5-9(-kpa) |
暫停生產,反饋生產調整,涉及成品提交評審。 |
|||||
20(-kpa)以上 |
1、暫停生產,反饋區域責任人調整。 |
|||||
氣密性 |
卷封漏氣 |
1、反饋主操停止生產,調整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。 |
1、調整后確認是否漏氣,對應封罐頭產品至少連續5罐,且為帶粉生產,不漏氣恢復生產,后續加強檢測頻次; |
/ |
||
(底蓋、子母蓋)擦傷 |
出現超過《產品包裝質量標準》要求的擦傷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停止生產,調整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。 |
1、確認范圍時需考慮到有幾個封罐頭;抽足對應封罐頭連續10罐無異常,可以停止追查。 |
|
||
垂唇 |
有垂唇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調整。 |
1、若生產在線挑選,需確認垂唇產品是否都被挑出; |
/ |
||
跳封(滑封) |
不符合《產品包裝質量標準》 |
1、反饋生產區域責任人,調整合格后恢復生產。 |
1、確認范圍時需考慮到有幾個封罐頭;抽足對應封罐頭連續10罐無異常,可以停止追查。 |
/ |
||
假封 |
空罐異常引起 |
1、涉及批次包材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換批次使用。如生產愿意現場挑選使用時,可以直接挑選使用,無需暫停使用。如無批次可換時,要求生產挑選使用。 |
一、包材空罐引起 |
/ |
||
設備異常引起 |
1、反饋生產區域責任人,調整合格后恢復生產。 |
|||||
虛焊 |
空罐異常 |
1、涉及批次包材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換批次使用。如生產愿意現場挑選使用時,可以直接挑選使用,無需暫停使用。如無批次可換時,要求生產挑選使用。 |
||||
罐體印刷擦傷 |
空罐異常引起 |
1、涉及批次包材暫停使用,提交評審,換批次使用。如生產愿意現場挑選使用時,可以直接挑選使用,無需暫停使用。如無批次可換時,要求生產挑選使用。 |
||||
設備異常引起 |
1、反饋生產區域責任人,調整合格后恢復生產。 |
|||||
疊接率(OL%) |
OL%<35% |
1、反饋生產停機調整,涉及產品返工處理。 |
1、調整取樣復測,合格后方可正常生產。 |
/ |
||
35%≤OL%<50% |
1、反饋生產停機調整。 |
1、調整取樣復測,合格后方可正常生產。對之前的產品涉及對應不合格封罐頭產品取10罐檢測氣密性,并提交評審。 |
||||
疊接長度(OL) |
OL<0.8mm |
1、反饋生產停機調整,涉及產品返工處理。 |
1、調整取樣復測,合格后方可正常生產。 |
|||
0.8≤OL<1.15mm |
1、反饋生產停機調整。 |
1、調整取樣復測,合格后方可正常生產。對之前的產品涉及對應不合格封罐頭產品取10罐檢測氣密性,并提交評審。 |
||||
卷封厚度(T值) |
不合格(數值待定) |
1、反饋生產停機調整;并提交評審。 |
1、涉及對應不合格封罐頭的產品取10罐檢測氣密性; |
|||
卷封剖面異常 |
間隙大、身鉤或蓋鉤彎曲變形等。 |
|||||
殘氧量 |
所有奶粉包裝線 |
3~7% |
1、調整設備,涉及產品提交評審。 |
1、調試后需連續確認對應包裝頭2個產品,合格后才能生產,10分鐘后需再次確認檢測對應包裝頭2個產品; |
/ |
|
7%(含)以上 |
1、反饋生產查明原因,調整設備。 |
|||||
凈含量 |
《凈含量計量標準》 |
所有奶粉包裝線 |
超出內控上限與標準差值2倍以上 |
1、反饋生產調整,相關產品提交評審。 |
1、獨立小包裝:不允許出現低于內控下限值的產品;抽樣基數≥10件,平均值不小于標準凈含量; |
/ |
低于標準值但符合內控下限值 |
1、反饋生產調整,按《凈含量計量標準》處理。 |
|||||
不符合內控下限值 |
1、反饋生產調整,經評審后,返工處理。 |
|||||
氣密性 |
《產品包裝質量標準》 |
軟包裝 |
橫封漏氣 |
1、反饋生產停止生產,調整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。 |
1、調整后確認是否漏氣,對應包裝頭產品至少連續測漏50包; |
/ |
縱封漏氣 |
||||||
袋體漏氣 |
||||||
其他產品外觀質量 |
《產品包裝質量標準》 |
除以上外觀質量以外的外觀問題 |
不符合《產品包裝質量標準》要求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調整。 |
1、涉及存在漏氣風險的不合格(如打折、夾粉、熱封寬度不符合等),需要對異常產品確認氣密性,確認30包。 |
/ |
防竄貨碼不對應 |
《生產方案》 |
所有奶粉包裝線 |
竄碼、重碼等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內容物與內包材不匹配 |
《生產方案》 |
所有奶粉包裝線 |
混階段、混品種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消費單元與紙箱不匹配 |
混階段、混品種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||
包材不匹配 |
混用、錯用、版本錯誤等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||
數量不匹配 |
單箱內的消費單元數量錯誤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||
量匙、宣傳折頁等輔包材數量錯誤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/ |
/ |
|||
包材不符合《包裝材料驗收規范》、《包材標準》、《包材技術標準》要求 |
《包材標準》 |
所有內包裝和外包裝 |
包材不符合《包裝材料驗收規范》、《包材標準》、《包材技術標準》要求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。 |
1、所有涉及不合格的包材都需要填寫《質量反饋單》反饋供應商。 |
/ |
換罐操作不規范 |
SOP |
聽裝線 |
異物風險(異物)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交叉污染(衛生) |
||||||
首檢執行不到位 |
所有生產線 |
開機時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|
中途切換品種 |
||||||
停機長時間維修 |
||||||
調試產品流入成品 |
SOP |
調試產品管控不到位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|
在線剔除品流入成品 |
SOP |
未按要求處理; |
||||
工器具 |
SOP |
不同用途的混用;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|
壓縮空氣氣槍 |
SOP |
未按規范使用,交叉污染。 |
||||
內外包連接口 |
使用時不能同時開啟,其它情況要求關閉 |
內包 |
同時開啟或停產時未關閉。(蟲害控制、壓差控制、交叉污染風險。)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包裝機余料卷膜 |
SOP |
內包 |
未及時收納防護;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紙箱、木制外包裝 |
嬰幼兒配方米粉生產許可 |
內包 |
紙質、木制品出現在車間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規范操作,相關責任人加強崗位培訓,提高質量意識。 |
/ |
/ |
工器具、設備等物品 |
內包 |
進入潔凈區的物品未事先清潔、消毒。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規范操作,相關責任人加強崗位培訓,提高質量意識。 |
/ |
/ |
|
異常包裝材料未按要求使用 |
《包裝材料驗收規范》 |
所有生產線 |
需處理異常包材未按要求處理直接使用 |
1、已使用,查明范圍,對應成品提交評審,剩余包材反饋區域負責人按要求處理后再使用。 |
/ |
/ |
清場 |
SOP |
內、外包 |
在產品切換時未按要求進行清場。 |
1、反饋區域責任人,要求規范操作,相關責任人加強崗位培訓,提高質量意識。 |
/ |
/ |
品種切換異常 |
《生產過程產品的切換規定》 |
外包 |
未按切換流程操作 |
1、切換后的成品前10箱需按順序包裝,并取第1、5箱各1個消費單元加測。 |
/ |
/ |
切換后產品未加抽樣品 |
||||||
余料管理 |
《生產車間余料使用規范》(BYM/D04104) |
內部 |
超過允許使用期限 |
反饋區域負責人,報廢處理 |
/ |
/ |
標識不明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無法確認時,不得使用。 |
|||||
帶粉罐 |
48小時原則 |
前處理 |
帶粉罐體停用超過48小時,未清潔、消毒直接使用。 |
1、投料前,要求重新進行清潔消毒,并檢查確認清洗消毒效果。 |
/ |
/ |
設備使用前、使用中未驗證 |
SOP |
所有包裝線 |
1、臺秤使用前未用標準砝碼校驗。 |
1、現場糾正操作人員。 |
/ |
/ |
在線取樣錯誤 |
《成品驗收檢驗規范》 |
所有包裝線 |
漏取樣品或樣品取錯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出庫補取樣品。 |
/ |
/ |
自動裝盒設備中空包、量匙檢測 |
在線運行正常 |
自動裝盒線 |
運行、參數異常,無法剔除 |
1、反饋生產調整(校正),未過檢產品需重新評估風險,涉及產品提交評審。 |
/ |
/ |
在線檢重 |
所有相關包裝線 |
|||||
金屬檢測 |
||||||
X光異物檢測 |
||||||
臺秤 |
臺秤在校驗期內,在水平位 |
1、臺秤過校驗期未校驗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后續再跟蹤檢查。 |
/ |
/ |
|
設備異味、油污 |
無明顯異味、油污 |
內包 |
未開始生產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消除異味、清潔消毒后才能開始生產。 |
/ |
/ |
生產過程中發現 |
1、追查該批原料去向,檢查涉及區域,確定后道工序半成品及成品狀況,對應產品提交評審。 |
/ |
/ |
|||
設備軸承磨損 |
無磨損 |
內包 |
產生異物(密封圈碎屑、鐵屑、黑點等) |
1、追查該批原料去向,檢查涉及區域,確定后道工序半成品及成品狀況,對應產品提交評審。 |
/ |
/ |
設備不完整 |
無缺失 |
內包 |
設備不完整,如少配件、螺絲等 |
1、反饋區域負責人,調查缺失物品的去向,涉及異常范圍成品提交評審。 |
/ |
|
/ |